首 页 政策法规 机构设置 友好城市 服务指南 涉外常识 网上办事 互动交流 联系我们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首页 > 友好交往 > 友好交往
 

记刘建军教授“当前外国文学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的创新”讲座

发布时间: 2017-12-25      

  12月15日上午,由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主讲的“当前外国文学研究观念与研究方法的创新”学术讲座在人文学院五楼MPA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郭晓霞老师主持,赵山奎、范煜辉等老师出席本次讲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博士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刘建军教授指出了目前研究生在写论文、申请课题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这一现象。他认为,这是因为大家没有形成正确的研究观念、找到恰当的研究方法。例如,目前对外国文学的研究陷入了两种固有模式。一是分析作品离不开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故事情节、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等角度,另一种则是采用“机械二分法”剖析人物形象,解读作品主题。

  随后,刘建军教授指出了同学们写论文、做学术所存在的三个问题。第一,问题意识的缺乏。他认为问题的发现是写论文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针对目前硕博论文在引用他人的理论概述这一情况,刘建军教授认为,写论文时并非一定要借鉴他人的理论,也可以是自己对问题的系统看法。第二,专业概念和理论的滥用。刘建军教授指出,只有概念是清晰的,文章思路才能明晰。他为大家解释了 “自由”、“自我”、“局外人”和“后现代”等概念的含义,再三强调了概念和理论清晰的重要性。第三,文本细节以及文本场景的忽视。刘建军教授提到,没有文学训练是我们文学基础薄弱的原因之一,而文学训练中最重要的是细节训练。例如卡夫卡《变形计》开头第一段话——“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所用的是叙述性语言,而非描写性语言,其中所体现的细节揭示了人每天都处在异化之中。刘建军教授认为,文本中出现的所有细节描写,都值得大家学习、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刘建军教授认为,同学们在重视文学史教材共性的同时,要回归且重视具体文学文本;此外,写论文要有新的观点、看法。比如大家历来认为哈姆雷特是人文主义者,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狄斯也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与哈姆雷特理想化的人文主义者形象不同,他是行动上的人文主义者。随后,刘建军教授还为大家提供了写好论文的方法。一、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二、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三、注重研究方法,要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论;四、明确自己论文的预设结论;五、如果是申请课题,同学们可以附上前期成果或相关论文。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为何要注重文本场景”这一问题向刘建军教授请教。他指出,有的文学作品是由文本场景构成的,如《等待戈多》、《城堡》等作品

  ,里面细节描写不多,可是具体的文本场景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文本场景的内涵。针对同学们所提的“写论文时,对于经过多次转译才译成中文的外国作品,如何更好地了解其本质”这一问题,刘建军教授耐心地答道:“最好能读懂外文,然后自己翻译出来,在此基础上再写文章,否则别人翻译出来的内容与原来作家写的内容差异很大。”

 

  最后,郭晓霞老师对讲座进行了精彩总结,她认为刘建军教授真正为大家提供了写论文的好方法、好建议,同学们也应该对当前外国文学研究观念与研究中应避免出现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5 28365-365.com 版权所有 浙ICP备13020706号
本网站建议使用IE 4.0或 Netscape 4.0 以上浏览器分辨率为 (1024x768)